《橙海战略-企业有限资源竞争战略》第二十四讲:突破点再次令人豁然开朗
赵 明 全球橙海战略理论创始人
各位企业家朋友大家好!上一讲和大家分享了《资源整合方法与案例解析》,资源整合是企业战略优化的重要手段,整合就意味着可以放弃自己拥有的、并非企业核心或者并非自己擅长的资源,是取舍思维在企业经营的一次重要实践。资源整合不可能一蹴而就,阶段性改善更有利于整合的实施,也利于资源的选择与获得,利于长期合作的有序进行。今天开始分享:《突破点再次令人豁然开朗》。
当聚焦和资源整合都处于一个良好状态时,突破点就自然生成。我们观察很多企业,创业前期成长较快,当企业越过生死线之后,开始横盘,持续数年没有增长或者增长反复,出现典型的俯卧撑状态。股市上有个词语:久盘必跌,用在企业其实非常贴切。这种状态的出现有多种原因,骄傲者有之,麻痹者有之,能力所限者有之,这对企业成长的破坏性极大。企业盘整,代表遭遇发展瓶颈,这与植物的停止生长性质不同,对企业而言,一定会出现三大困境:
1、人力资源困境。企业最具价值的是人力资源,而人力资源的核心是成长空间。当一个企业停止生长,有成长需求的员工必将择木而栖,人心思奔。
2、品牌困境。企业茁壮成长是品牌累积的过程,就像植物着色,需要不断累积,一旦停止累积,颜色就无法保持,而是开始褪色。
3、势能困境。任势者,如转木石,当企业停止生长,势能必将衰减,从供应商到客户,都会降低对企业的信任和期待,这种无形的改变有时更可怕。
所以,企业必须在合适的时间寻求一次性突破,势如破竹。当企业未能如期突破时,首先需要反思是否做到聚焦。聚焦不是简单地说只做一件事,而是分四个层级:是否只想一件事,是否只做一件事,是否全公司都只想一件事,是否全公司都只做一件事。真正聚焦是企业上下一心,全力以赴,做到这一点实属不易,这是一个系统工程,不是一句口号。聚焦和企业目标是密切相关的,聚焦为目标服务,所以目标的制定就极其重要。阶段性目标的单一性,更容易实现,特别是成长型企业。生产型企业根据生产规模的不同会有一个基准产量,基准产量的标准是可以有效分解采购成本和管理成本,所以,企业的第一目标一定是聚焦所有资源以最短的时间达到这一销量。例如,一个工厂的产能是1万吨,单产一般是6000吨。按照成本曲线,达到这个销量后,继续增加销量对采购成本及管理成本的影响有限,这个销量就是第一目标,盈利只要没有违背价格政策,仅因为成本原因特别是营销团队成本和渠道成本导致亏损,都是应该接受的。有些成本的增加恰恰让总成本递减,计算成本一定要核算战略成本,战略成本可以像固定资产一样折旧,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,聚焦就变得更有价值。负荷不足前提下的目标设计,特别是“量利双增”,本身就是矛盾的。对企业而言,量利双增当然皆大欢喜,但是在经营策略上围绕量利双增反而易导致量利双降。坚守产品价值和价格原则,量的上升必然会带来利润的增加,“量”是“利”的前提条件,没有一定销量支撑的“利”是不可持续的。这对成长型企业并非很艰难,难的是战略性思维,侥幸心理和路径依赖使得企业很容易陷入随波逐流状态。企业经营永远是第一位的,只有当管理开始制约经营的时候,才需要提升管理,现在一些企业谈转型升级,侧重点往往是管理升级,这是目前企业界最大的困惑。当企业遇到难点的时候,老板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强化员工学习,而忽略了战略咨询。员工心态和技能可以通过训练获得,经营的问题,通过员工学习只能延缓甚至掩盖,但不会消除,会在下一个时间点酝酿更大的问题,只不过此时企业往往认为这一切都是竞争的结果,然后以竞争策略的调整再一次让企业错失突破良机。
聚焦能否达到如期突破效果,还在于作用力的大小,管理者的思维很容易局限于企业内部资源而忽略外部资源,这是多数企业难以突破的重要原因之一。内部资源整合固然重要,对于成长性企业而言,有时会力不从心,借势借力都是必须的。2003年辅音刚刚成立,仅凭我个人的影响力很难在行业快速树立品牌,需要认可我且在行业内拥有更大影响力的人给予支持。我非常感谢禾丰牧业董事长金卫东先生,在辅音成立之初即主动提出为辅音担任顾问,免费在论坛演讲,并愿意以禾丰的信誉为辅音背书,虽然我在最初几年很少直接借力禾丰和金卫东,但有此保障我内心更加踏实自信。还有正大康地同事联谊会的同仁,一股无形的力量构成我前行的动力。
阶段性的突破最容易带来的未必是利润,而是人力资源成长通道和品牌影响力,简称“人品”,“人品”之势会促进员工意愿度与凝聚力,改善客户关系,进入企业发展良性循环,在切入点之后,能够以最快速度迎来突破点,是优质企业的发展要诀。
今天就到这里,下一讲分享《成长型企业最大烦恼就是成长》。立言农业,立功社稷!